九九重阳|孝顺父母,为世间第一福田

来源:悟演法师  时间:2022-10-03

图片

重阳节介绍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是中国敬老爱老、还报父母恩情的节日。“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传承千年,它不仅仅只是一种传承,更具现实意义。一方面,古人讲,正心、修身、齐家、徳于天下。另一方面,中国向来注重德行,弘扬孝道也有利于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图片

佛教的敬老事业

首先是佛教的敬老思想,其中影响最深的是孝道。

在许多的经典当中,佛陀告诫弟子孝道的重要性,例如在《父母恩难报经》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杂宝藏经》云:“恭敬宿老,有大利益。如来世尊,而常赞叹,恭敬父母,耆长宿老。”

历代祖师,无不认为孝亲是修行最重要的部分,孝心和孝行贯穿着学佛的每一个过程,孝是成佛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佛教认为,一般的物质上的奉养父母,使父母免于饥迫,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感到快乐,只是中孝;以正事侍奉父母,使父母身心愉悦,听经闻法,永断烦恼,才是大孝。

图片

其次是佛教的敬老事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敬老院的创办。

南朝梁武帝于公元521年,梁武帝在僧人的建议下,在京师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由国家开办的敬老院——“独孤院”,专门收养老人和孤儿。从此敬老院开始制度化。

唐代设置在寺院之内的半官半民的疗养所,称为悲田坊。所谓悲田,《像法决疑经》云:“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专施敬田,不施悲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宝,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蚁子。此二田者,悲田最胜……”

图片

悲田坊是由各地官员派专人负责医药饮食的供给,寺院僧人负责具体管理。最初设于帝都长安及东都洛阳,以后便开设于各道诸州。是一种对贫困者、孤独者、疾病者免费诊视、收容助救的设施。后来逐渐演变成寺院的慈善事业,包含了救济贫困、疗养疾病、施药、抚慰孤独等功能。

主要包括悲田院、疗病院、施药院三院,相当于今日免费住宿诊疗所、敬老院、孤儿院。贫困的病者、孤独的老人、穷苦的流浪者,失去亲人的孤儿,都是佛教中悲田思想的救济对象,悲田坊就是收容这些人的场所。

唐朝佛教寺院悲田坊的出现,无疑是佛教悲田思想的具现化,是敬老与社会救助功能成熟的标志。

学佛之人该如何过重阳?

佛教中的孝道

很多人看到佛教的出家人,就认为佛教是不重视孝道的,尤其是在古代,很多读书人就在这点上批评佛教辞亲出家,违背人伦,实际上这都是对佛教的误解。佛教里认为孝道有两种,一种是世间的孝,一种是出世间的孝。

莲池大师说:“世间之孝,一者承欢侍彩,而甘旨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而成圣成贤,以显其亲,是则世间之所谓孝也。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道,莲胎托质,亲觐弥陀,得不退转,人子报亲,于是为大。”所以,佛教中的孝属于出世间的孝。

佛弟子如何行孝

那么,佛教对于孝道的诠释又是怎样的呢?身为佛弟子,佛门讲“上报四重恩”,第一重恩就是“父母恩”。身为佛弟子,应懂得如何孝养父母,浅表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基本的行孝:细心照顾父母的饮食起居。父母的衣食起居,一定要细心去照顾,要了解父母生活的习惯、爱好,以及身体健康的状况,才能照顾的周到。换句话说,在父母生活上、起居上妥善的照顾,养父母之身,使父母的身体健康长寿。

图片

二、精神层面孝顺父母:愉悦父母的心情。子女只有懂得父母的情绪、爱好,清楚父母所喜欢的、所厌恶的,才能培养父母的欢心,知孝应懂顺。

《大乘经》中佛常教人:常生欢喜心,远离一切忧愁烦恼。父母欢喜的是什么?忧虑的是什么?如果要想真正孝顺父母,令父母生欢喜心,就一定要做到兄弟和睦,尊师重道,友爱同仁,发奋向上。也就是说,孝道会推动你,在求学阶段好好学习;学业完成之后踏进社会,为了让父母欢喜,你会服从、尊敬上司,与同事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对部属有仁慈的心。这,都是在尽孝道。

图片

三、佛学的行孝:让父母明白佛学的真谛,是为真正的孝道。佛学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明了尽孝的意义无限深广,所以我们努力尽孝。我们的父母对比着看看别人家的子女,就知道自己的儿女因学佛而更懂孝道,就明白学佛的好处。

图片

如果我们再经常给父母讲讲佛法的博大精深,谈谈我们学佛的体会,让父母也开始与佛结缘,我们的孝道才是真正的孝道。

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懂得尊师重道,做到敬奉师长及所有的长辈,真正做到“老吾老及人之老”。

佛教以“慈”为本

以“孝”为体

图片

目犍连尊者 孝亲报恩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目犍连得到神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用天眼观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

目犍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用神力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

目犍连无奈,请求佛陀帮助救拔母亲。佛陀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救不了,要靠十方僧众的力量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僧众的力量,救出你的母亲。”

目犍连依佛陀所授,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佛陀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时,佛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图片

地藏菩萨像 敦煌彩绘绢本

地藏王菩萨 救拔母亲

地藏王菩萨在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时,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中,身为婆罗门女,因母信邪,不敬三宝,堕在恶道,而思挽救,“遂卖家宅,广求香花,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

承佛慈力加被,知亡母堕在无间地狱受苦,即“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如来塔寺”,不但亡母得脱地狱之苦,连当时在无间地狱中,所有罪苦众生,同时俱得超生。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又于无量阿僧祇劫前,有一生,地藏王菩萨在清净莲花目如来像法中修行,名叫光目,秉性孝顺,为救亡母堕落恶道及短命之报,于佛像前发弘誓愿:“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图片

敦煌壁画——佛陀出殡 六力士抬棺

释迦牟尼佛 报答亲恩

释尊成佛以后,先度他的父亲净饭王,恐其父王对佛法不信仰,特派优婆离尊者到王宫,腾身虚空,显现种种神通;天龙八部示现种种庄严供养,以折服人间因王富贵之俗念,使其安心皈依三宝。释尊又以般若圣智,阐明世间苦、空、无常的至理。最后劝导父王和一切释姓王族,均修行净土法门,深信切愿,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此次法会,父王以下立时得法眼净,证果位者甚多。释尊为报答母恩,上升忉利天宫,为摩耶夫人宣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共九十日,佛门中也把此经称为佛教中的孝经。

图片

敦煌壁画——阿弥陀佛接引图

道纪法师 供养母亲

唐朝京师大安国寺子邻法师,父亲姓范,母亲姓王,他的母亲不信三宝,不让子邻师出家,邻师逃离家,到东都,依止广爱寺庆修律师出家。

有一天忽然怀念双亲,乃回俗家探亲。这时他的父亲已两眼失明,母亲已逝世三年了。于是到东岳大帝庙,铺设坐具,诵法华经,发誓要见岳帝,求知母亲死后生到何方。

那一天晚上,梦见岳帝告诉他说:“您母亲死后堕落地狱,现在受各种苦楚。”邻大师悲哭请求岳帝告诉他免除母难的方法。

岳帝说:“您可到阿育王寺,礼拜佛陀舍利塔,大概可以拯救她。”

邻法师于是到育王塔,哀泣礼拜,拜到四万拜,忽然有呼叫邻法师的声音,抬头仰望空中,看见母亲向他谢道:“承蒙你礼佛陀舍利塔的功德力,我得以往生忉利天。”说完就不见了。

图片

我们的父母

是世界最大的福田

佛是出世间最大的福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尊师爱老

愿时光不老

我们一起祝愿

天下父母 幸福安康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编辑 志斌的头像编辑 志斌
上一篇 2022年10月3日 下午7:30
下一篇 2022年10月5日 下午5:5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