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佛·义趣|裴勇:如何理解佛教的“因果”法则?

来源:原佛  时间:2023-05-18


原佛·义趣|裴勇:如何理解佛教的“因果”法则?

问:如何理解佛教的“因果”法则?

答:从字面上理解,佛教讲的因果报应,就是种下某种因相应得到某种果报。简而言之就是佛教的因果法,亦即因缘所生法,缘起法,是佛教最基础最根本的教法,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皆由此开出。虚云老和尚曾开示说,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约而言之,则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说法包括无余了。

可以说,受三皈依是一个佛弟子是否相信佛法形式上的最基本要件,而相信因果就是是否真正相信佛法的实质体现。可以说因果法贯通法界,贯通凡圣。凡夫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将循业受报轮回。修行人种成佛因,精勤修行,必结清净佛果。因果理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真实最公平的理则。真正的佛弟子遇到问题,挫折等不如意的结果不会怨天尤人,追悔莫及,叹不公平,乱发情绪,而是相信现在的果是以前种下的因成熟显现的结果而安心承受。同时积极创造善因,未来自然会结下善果,造成佛因,未来终成佛果。因此,因果理论不但绝不是宿命论,而且恰恰是主张命自我立,真正地打破了宿命论的窠臼和束缚,给人以真正的决定生命走向的自主选择的自由。

对于佛教的因果理论,有一种常见的疑惑。就是认为佛教的根本教义还讲缘起性空。既然万法皆空,因果还存在吗?从字面上看,既然一切皆空,当然因果也不例外,从本质上或者说从本体上讲,因果也是毕竟空,维摩诘经讲罪性亦空。但从现象上讲,因果又是真是不虚的,尽管是幻有,是现象有。实际上因果和性空并不矛盾,如水与波,是一体两面。实际上,因果法就是缘起法,缘起是万法的相状,“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万法都是因果的相续。而性空是万法的本体,本质或者说体性。因为事物都是缘起的,没有自性,所以是性空。反过来,正因为事物本来性空,所以才能缘起,因缘和合而生起。性空无我,是因果递邅的基础。如果性实有我,一切事物则应是凝固不变的,即不可能有因果递邅的演变,不能缘起。因果递邅,是性空无我的作用显现,假若没有因果递邅的缘起显现,则性空无我就成了断灭和顽空。性空与罪福因果是“不一不异”的关系,“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空性宛然有,因果亦不无。佛陀还从胜义谛世俗谛二谛角度说明性空与因果的关系。

禅宗有一个著名的野狐禅公案,即曾经有一僧被问大修行人是否还落因果时回答不落因果,结果堕五百年野狐身。百丈禅师开示为“不昧因果”,令其开悟脱身。不昧因果就是说因果律普遍适用,大修行人仍然要受果报,但大修行人对因果清楚明了,不起心,不动念,可以安然受报。包括佛陀和祖师也有无法转动定业的情况,如佛陀无法阻止亲族被灭,仍然要受背痛之苦等等,但佛等菩萨能够明了因果,安然接受。

佛教同时也有忏悔法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或减缓乃至有时能消除或令业报不生起。所以学人应该努力经常修忏悔,尽可能地消除违缘和业障。但又要知道普通人很难清楚了解因果相状、确定违缘和业障消除的程度。因为因果之事,看似浅显,而其中微妙细处,唯佛与佛乃能尽知。应如莲花生大师所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务必小心看待因果,就算有再高的实相见解,在行为上,取舍因果也还是要谨慎入微,对已造之恶业努力持续修忏悔,在现在和未来,努力做到就算一点点小恶也不违犯,非常微小的善法也都要去做。学习菩萨畏因的精神,创造善因,种下成佛之因,最终必结圆满佛果。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1)
smy的头像smy
上一篇 2023年5月20日 下午7:33
下一篇 2023年5月21日 下午8: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