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精选 2023-02-19
寺院,众多僧人聚集于此长住修行,构成一个组织。既为组织,就必然有一套系统的功能机构及具体的职务人员。
在唐代丛林制度还没有形成之前,寺院的管理者为中央设立的僧值,现在佛教界所熟知的“三纲”(上座、寺主、维那)就是由此演变而出。
唐代马祖道一禅师创丛林,以安禅侣;百丈怀海禅师感慨禅众聚处,尊卑不分,说法住持未合礼制,于是根据大小乘经律,制定一系列丛林制度。自此以后,丛林才由僧团内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备。
我国现代佛教寺院所实行的制度,即是根据元代《敕修百丈清规》,增加了许多执事,细分其职别,可达八十多种。
经常去寺院礼佛,要对丛林的相关制度职称有所了解,以免出现叫错法师职务的尴尬。下文将介绍僧值制度早期发展及丛林制度中的一些主要组织(住持、班首与执事)。
01
僧值制度的演变
僧值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佛教史上的大事,对佛教中国化进程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东晋时期,佛教已由最初的宗教团体膨胀成为具有一定经济和政治势力的宗教组织,世俗化现象比较严重。为此,中国南北两地的统治者都设立了僧值,以期能够管理和利用佛教。
东晋开中国僧值制度之先河,设置了类似后世僧值的“僧司”,虽是初创,却影响了其后的宋齐梁陈四代。
刘宋明帝时立有“僧主”,据《高僧传·僧瑾传》记载:“敕瑾使为天下僧主,给法伎一部,亲信二十人,月给三万。冬夏四赐,并车舆吏力”。这说明南朝就已有配合行政需要的僧值。“僧主”或“僧正”总领僧众,一般设有一位副职即“悦众”,协助僧主。
除了中央的僧值,州、郡亦设有僧值,寺院亦有寺主,这在西晋时已有先例,但作为僧值管理寺众则出现于东晋,在刘宋时甚至出现了由皇帝亲自敕封的“寺主”。
接着又出现了与寺主一起担任管理僧众及寺院生产生活职责的僧值“上座”和“维那”。这便是寺院的“三官”,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三纲”。
南朝的僧值都是有俸禄的,与朝廷官员本无二致,但他们的任期一般没有定数,且中央和地方以及部分重要寺院的僧值一般由皇帝任命。
隋文帝时,佛教得到复兴,他融合南北僧值制度,恢复昭玄寺这一僧值机构,设沙门大统、昭玄统、昭玄都三种职务,又仿照北齐设断事沙门,地方州郡及基层僧值设置一如魏齐。
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隋文帝设立了佛教的“学官”二十五众主,这二十五人主要面对一般的受众,教授戒、定、慧“三学”。后又设“五众”,亦是学官的性质,但比“二十五众”研讨的佛学更深奥。此外,还设有外国僧主,主要管理、协调和服务外来僧侣。
唐末时禅宗兴盛起来,他们以“住持”作为寺院僧众的首领。到宋代中期,住持制度完全取代了以前的“三纲”制度,住持成为寺院的僧首而总揽僧务、统领众僧。
“百丈立清规”
《百丈清规》是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它系统记载了佛教东传后中国丛林组织的规程和僧人日常行事的章则,即僧制。但此书已遗失,无从考证。
但在《敕修百丈清规》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关于僧职的分布情况:寺院的最上层决策机构为方丈,负责该机构的僧职为住持。
住持下设东、西两序,东序含有监院、副寺、维那等,主要负责管理丛林中的“外务”。西序包含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等,主要负责管理丛林中的“内务”。
除东、西两序职事外,清规中还设立了“侍者寮”,主要用于协助方丈工作,没有独立的管理职能。侍者寮是方丈的附属机构,属于“管理内务”的西序职事范畴。
考虑到某些职能机构事务繁杂,因此除主要职事外,还有副职。如在堂司,除维那执掌全司事务外,还有数位悦众师、堂司行者等协助其工作。在库司,有库头协助具体工作。在客司,有客司行者协助知客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自千年前,丛林组织便分工明确,功能齐全。如今,在继承旧制的基础上,寺院形成了以住持、四大班首、八大执事为主的僧职系统。
■ 方丈不等于住持
住持与方丈是经常混淆的两个概念,那么方丈与住持是同一种寺院僧职吗?
住持,原为安住、维持之意,后演变为主持寺院的职称,是寺院实际事务的最高执行者。住持需长期驻锡于寺院,对寺院内的一切僧众、一切事物负责,掌管寺院全面的佛事活动。只要是寺院,就会有一个住持。
方丈,最早只指长老或住持理事和起居的地方。《维摩诘经》上写到,室方一丈,能广容大众。正因为住持久住方丈室,很多时候人们便将住持等同于方丈了。从概念内涵来看,方丈比住持更高,是一座寺院的精神领袖,德高望重、具有深厚佛法修为的住持经过升座仪式后才可称之为方丈。
综合来说,寺院的住持不一定是方丈,但方丈一定是住持。一般而言,方丈之称偏口语,而在书面行文上多自称住持。
■ 四大班首
班首一般都由戒腊时间较长、威望较高的僧人担任,四大班首平时住在禅堂两侧的班首寮内,有事则与住持共议。四大班首为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他们在住持的领导下构成了寺院的核心领导机构。
首座(古之上座):禅堂六头首之一,因其年龄、道德皆为众所服从,故又称第一座、禅头。作为东、西两序的首领,其职掌是代住持统领全寺僧众。一来辅佐住持,处理大小寺务;二来为众僧作表率,其一言一行都需合乎佛教仪制;三来为全寺僧徒及广大信众香客讲经说法。
西堂:居于东堂(住持)之下,协助教导修行的僧人。主要任务为主持寺院法坛、法堂,为僧徒举行受戒仪式,教化僧众。首座僧无暇时,代替其讲经说法。
后堂:负责修行的一切事务,其主要任务还有扶赞宗风,为僧众的楷模。当首座缺席时,后堂僧可受住持委托代行某种职责。
堂主:主要是指禅堂堂主,负责对僧人进行开导教化,并掌管寺院经书的添购和发放、借阅。
■ 八大执事
八大执事,就是指五大堂口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寺院重要执事僧,其职责在于帮助住持办理日常事务。五大堂口为禅堂、客堂、库房、斋堂、衣钵寮,有些寺院还有云水寮等辅助机构。
监院(古之寺主,俗称当家):禅宗六大知事之一,总领众僧,负责寺院的日常管理。例如,僧众的生活用品、佛事必需品以及寺院的山林田庄。有些寺院的监院,还管理法物流通、经书应刷、寺院财务等。
知客:负责寺院的对外工作,即来客接待,处理寺院之间、僧俗之间的一切接洽事务。现代寺院中,知客还负责检查僧众威仪,带领僧众上殿课诵等。其助手称之为照客。
维那:维,纲维统领的意思;那,意译授事,以诸杂事指授于人。寺院三纲之一,是寺院的“纠察官”。现代寺院中,维那负责教授仪轨及规矩,还负责殿堂的佛事法务,带领全寺僧众进行早晚佛事活动。上殿时,维那掌管起腔领念,以音声为佛事。
典座:为调理饮食之纲,是斋堂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僧人食宿安排,逢年过节的生活改善及寺院必要的交际宴请等。
僧值(纠察):专门协助后堂作全寺戒律监察,执行奖励罚过,相当于纪律检查官。
衣钵:负责寺院的法器并负责住持的日常起居。当住持有客人需要接待时,便由衣钵师安排。
书记:簿记案牍之官,负责寺院的文书写作,即信函收发、文件起草。还协助抄写佛经。
寮元:负责接待四方僧侣云游参学,即寺院的挂单。但因寺院库房工作十分重要,八大执事中寮元已被“库头”所取代。
库头:负责寺院的物资保管以及出纳等。
除上述职位外,还有侍者。他们随侍住持或长老身侧,提供服务,听其教诲。因此,侍者特受住持或长老重视,常被视为其衣钵的传承者。
僧职人员分工明确,寺院运行井井有条,僧团因此得以清净庄严。现在各大寺院的僧职,根据各个寺院实际情况,相对有所简化。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