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南宋僧法常禅画欣赏

来源:来源:舒画小筑  禅林网  时间:2022-10-25 

法常(一二〇七——一二八一)、法号牧溪,俗姓李,四川籍人。他在继承石恪、梁楷开创的“减笔”画法上有所发扬和突破,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富于个性的禅画,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都取得了很高的造诣,为写意画开拓了崭新的道路。

图片

南宋 法常 政黄牛图 32.3cm×67.1cm 

图片

南宋 法常 水墨写生图 841.1cm×47.3cm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梁楷在宁宗朝任画院待诏,只是个参禅的画家,并非僧人,好饮酒而不拘礼法,有“梁风子”之称。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法常继承了石恪、梁楷的水墨“减笔”法,所绘的画都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调。用甘蔗渣代替画笔皴、擦、点、染,纵情挥洒,创作了很多层次丰富、自然随意的作品,一洗刻意雕琢之气。

图片

南宋 法常 六柿图 29cm×35.1cm 日本龙光院藏

南宋时思想界理学和禅宗都十分活跃,而且理学与禅宗趋向互融,如理学大师朱熹与禅僧们就经常往来交流学问。这一时期禅宗南派也很繁荣,许多有学问、有气节的人不满当时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纷纷奔赴寺庙当僧人以求精神上的寄托,寺院里的僧侣们耳濡目染,一批禅宗画家应运而生。他们以禅宗南派“顿悟”的思想参悟绘画艺术,作品大都寥寥几笔却深藏玄机,题材不拘一格却皆作禅理。“据《图绘宝鉴》记载,南宋士大夫、文人、僧人画家约有百人之多。其中花鸟画家(包括专长木石、梅竹、兰花、水仙等专项画)约近六十人,比北宋时期增加了不少,文人画风气之盛可见一般。”

图片

南宋 法常 栗图

图片

南宋 法常 叭叭鸟图之一 30.5cm×54.1cm

“在这种观念下,苏轼、米芾的墨戏画也许因其人品的‘多文’尚能受到推戴,但诸如梁楷、法常就不会有这样的好境遇了。”⑧不能不说元代文人鉴赏家对法常的评价是有失偏颇的。不过,这些评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文人画与禅画在观念与审美理想上的区别与差异,禅画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自唐代王维真正意义上首开禅画先河之后,影响了像五代贯休等一批禅画大家。禅画的特点是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简远笔墨中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禅宗画家虽然也会借用文人画的水墨技法、书法趣味等在绘画创作中炫耀禅悟的心得,但是,禅画与文人画终究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图片

南宋 法常 叭叭鸟图之二 30.6cm×53.6cm 日本五岛美术馆藏

千百年来,法常和梁楷一样,大部分作品都饮誉东瀛,被日本的博物馆和有识之士收藏了起来,成为日本的国宝。可以说,这是一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型案例。法常在国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在日本得到了崇高的尊重,被誉为“画道之大恩人”。这或许是因为他的大部分绘画作品在创作之后即东渡日本,国内所见甚少有关,因而忽略了他,更重要的或许是当时人们的审美还局限于工整艳丽的“院体”画风,根本就没有遇到慧眼识珠的人,没有得到当时社会上那些主导鉴赏收藏阶层人士的喜爱。

图片

南宋 法常 叭叭鸟图之三 30cm×52.6cm

图片

南宋 法常 叭叭鸟图之四 31.3cm×90.9cm

图片

南宋 法常 芙蓉图 34.5cm×36.7cm 日本大德寺藏南宋 法常 松树八哥图 39cm×78.5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 法常 松树八哥图 39cm×78.5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法常与梁楷是南宋时期介乎“院体”与“文人”画风之间既非“文人”又非“院体”的最突出的两个画家。他们的绘画就是介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的一种禅宗画。就表现形式来讲,禅画讲求形象怪诞夸张,笔墨力透纸背,惊世骇俗的力量与文人画脱略形似的“墨戏”有许多共通之处。

图片

南宋 法常 岩猿图 27.9cm×37.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片

南宋 法常 观音图 97.6cm×172.2cm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三联轴作品居中的《观音图》是以淡墨一笔一笔勾画端坐于溪边岩石蒲团上的白衣观音,观音冠饰精细淡雅,衣纹纯净柔和,面相端庄丰满如唐之仕女,神闲气定地静静凝视着前方清澈的溪水,冥思人间的苦乐悲愁,禅意尽在其中。画幅的左下方署“蜀僧法常谨制”,钤一方“牧溪”朱文印。与其他两幅左面的《竹鹤图》右面的《松猿图》放在一起,使《观音图》不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寓意着与众生和谐平等相处。

图片

南宋 法常 松猿图 99.3cm×173.3cm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松猿图》是法常绢本水墨淡彩的传世名作,被日本画坛尊称为“牧溪猿”。画面上一老松自右下至左上斜出,旁逸的树干上栖息着一对白面长臂的母子猿,他们神态安详而严肃地紧紧偎抱着,母猿面部毛发蓬松,臂、爪显现出肌肉灵活的柔韧感。母子俩面部迎着秋风,眺望远方,深邃的眸子流露出一种超然的苍凉之感,这种正面对视的形象在古代动物画中非常鲜见。大片空白的画面,产生一种萧条寂寞的孤绝之感。这便是所谓的“无画处皆成妙境”。画面所表现出的一种如梦如幻的气息以及生命化人的精神正是禅宗之精髓。虚堂智愚禅师曾作《法常牧溪猿图》赞云:“霜堕群林空,一啸千岩静。耿耿殊有情,劳生发深省。抱子攀危条,清兴在高远。一点钟爱心,业风吹不断。”

图片

南宋 法常 竹鹤图 98.8cm×173.9cm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竹鹤图》上的一只白鹤仰首向天,且鸣且行,意态优雅,气定神闲地信步于幽深空灵的竹林中,墨色的浓淡幻化出雾气朦胧的诗意。鹤的轩昂,竹的清逸,表现得十分清幽雅致。用粗笔撇捺绘成的竹林,竹干之间的前后穿插,虚实掩映,朦朦胧胧地隐没在一片水气之中,与广大的空无寂寞相融合,具有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佛家修净土,以妄想入门;画家亦修净土,以幻境入门。”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幻象,非幻无以见真,整幅画略施淡彩,以朱色点染鹤顶。画家只是客观自然地表现天地间的生灵,无悲也无喜,将自然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反映了法常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内心世界,唯有如此心境才会有如此画境。从画法上讲,背景之竹用笔潇洒,而主体形象的鹤却格外工致。这种工写兼用的画法成为法常花鸟画的一大特色。

美国的高居翰说:“牧溪的杰作,也是我们可以比较有信心的鉴定为其所画的作品,是现今保存在京都最大的佛寺大德寺的一副三连画,三连画都不是潇洒的‘墨戏’,而是精思熟虑的构图。左右两幅描绘着一只鹤和几只猴子的作品可能原属一对,而中央的观音像可能是一幅单独的作品,但是今天三幅竟然合而成为一组,实在是有幸的事,三幅并列,和谐之至。它们同时也指出了两种通常被认为距离遥远的世界一一人世与超世、动物与圣明世界之间的关联。观音以白衣仕女的形象出现在这里,合目静坐。母猴紧抱着小猴,直看着我们,眼光坦白清明得一如禅宗的偈句。众猴栖息的树枝以潇疏的笔触画成,墨色澹淡,好像王庭筠的笔法,没有雕巧之痕,题材也不炫耀外烁之美。”

图片

南宋 法常 半身布袋图 41.3cm×97.3cm

图片

南宋 法常 老子图 33.5cm×90.3cm

日本冈山县立美术馆藏

图片

南宋 法常 达摩图 33.7cm×94.9cm 日本天龙寺藏

图片

南宋 法常 罗汉图 52.4cm×105.9cm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法常存世的山水画品不是很多,《潇湘八景图》算是一幅山水画代表作。“潇湘八景”创始于北宋文人画家宋迪,是宋代文人画、院体画和禅宗画家都所热衷的一个共同画题。宋迪的《潇湘八景图》早已失传,但是王洪、玉涧、法常的《潇湘八景图》依然存世,尽管有的已是断简残篇,伤痕累累。王洪的《潇湘八景图》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馆,法常与玉涧的《潇湘八景图》分别藏于日本各个美术馆。

图片

南宋 法常 潇湘八景图之渔村夕照 112.4cm×34.4cm 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图片

南宋 法常 潇湘八景图之远浦归帆 112.7cm×32.5cm 日本京都国立美术馆藏

图片

南宋 法常 潇湘八景图之烟寺晚钟 104.8cm×33cm 日本东京富山纪念馆藏

图片

南宋 法常 潇湘八景图之平沙落雁 109.5cm×33cm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编辑 志斌的头像编辑 志斌
上一篇 2022年10月26日 上午11:30
下一篇 2022年10月26日 下午12:2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