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檀精舍 ‖ 悬崖峭壁上的泥塑艺术,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惊世之美

来源:旃檀精舍  时间:2023-06-07


缘起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

即在中国落地生根

在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

佛教文化遗产

如四大名山、四大石窟等等

供世人瞻礼朝拜

为此,我们策划了一系列推文

带大家一一走进这些

殊胜的佛教圣地

本期我们讲一讲

麦积山石窟

旃檀精舍 ‖ 悬崖峭壁上的泥塑艺术,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惊世之美

四大石窟所在的地理位置


悬崖峭壁上的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其位于甘肃天水市的麦积山上

麦积山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

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

这里山峦叠翠岩壁陡峭

而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

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

有的则达七八十米

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

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

在中国的石窟中是及其罕见的

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

“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

  旃檀精舍 ‖ 悬崖峭壁上的泥塑艺术,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惊世之美

麦积山石窟远眺


据说当年开凿石窟时

先从下堆积木柴达到高处

然后施工凿窟

营造一层木柴拆除一层

直到山脚施工所需要的木柴把山上的树木都砍光了

到现在当地群众中还流传着

“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

“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

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站在山底抬头仰望栈道云梯修建于悬崖

浅龛深窟开凿于峭壁

遥想工程浩大之艰辛

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

旃檀精舍 ‖ 悬崖峭壁上的泥塑艺术,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惊世之美

山崖上的悬空栈道


山崖上的悬空栈道是近距离欣赏石窟的最佳方式

除此之外还能凭高远眺欣赏周围的景色

这也让历代的游客诗人惊慕不已

但敢于攀至顶端者却凤毛麟角

五代诗人王仁裕斗胆攀登写下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

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题

旃檀精舍 ‖ 悬崖峭壁上的泥塑艺术,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惊世之美

陡峭的崖壁


东方雕塑艺术的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年代

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十六国的后秦

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

历代都有不断地开凿和修缮

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如果说莫高窟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

那麦积山就是一座大雕塑馆

由于麦积山山体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

故以精美的泥塑著称于世

虽历经种种浩劫

至今仍保存了198座洞窟

7800多身泥塑石雕

壁画1000多平方米

题材丰富,艺术精湛

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

小的仅有10多厘米

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

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

旃檀精舍 ‖ 悬崖峭壁上的泥塑艺术,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惊世之美

▲麦积山石窟造像


石窟中的造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

后秦时期是石窟的初凿时期

佛像面相方圆,细眉大眼

高鼻薄唇,躯体伟岸

著通肩或半披肩袈裟

为早期佛教艺术风格

北魏时期是麦积山开窟的大发展期

共有88个

占全部洞窟的近半数

造像受中原影响以褒衣博带、秀骨清像为主流

西魏、北周造像则温婉和淳厚

隋唐时期的造像丰满细腻

是当时强盛国力的体现

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

反映了宋代造像世俗化的特点

旃檀精舍 ‖ 悬崖峭壁上的泥塑艺术,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惊世之美

▲石窟内佛菩萨造像


麦积山石窟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

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

除早期作品外

从北魏塑像开始

几乎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

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

虽是诸佛菩萨

却像世俗中的人

富有生活气息

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

如第121窟中的菩萨与弟子

神情动人,似在窃窃私语

第123 窟的童男童女

孩子伶俐可爱

生动传神,朴实平淡

使人感觉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

从而虔诚信奉

旃檀精舍 ‖ 悬崖峭壁上的泥塑艺术,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惊世之美

▲第121窟中的菩萨与弟子


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洞窟——散花楼

麦积山石窟现存各个时期的洞窟198座

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如第4窟散花楼

也称上七佛阁

位于东崖三大佛上方最高处

距地高约70米

为麦积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

也是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

窟内原塑一佛八菩萨像

历经唐、宋、元、明不断修缮

造像已非初始原貌

此窟之所以称为散花楼

据说是由于在此散花

佛菩萨将带给你好运和祝福

登上散花楼凭栏倚立

将五彩缤纷的纸片撒向空中

美丽的纸片纷纷扬扬徐徐飘落而下

奇妙的是,顷刻之间这些纸片又争先恐后地向上飞升

升至一定高度后才慢慢地向下散落四方

这一奇观在民间流传着一个耐人寻味的美丽传说

旃檀精舍 ‖ 悬崖峭壁上的泥塑艺术,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惊世之美

▲散花楼一角


故事说的是上七佛阁里的佛菩萨

当年佛阁建成后

曾邀佛祖来此讲经说法

赴会听法者云集于七佛阁之下

七佛阁里修行的二十八尊飞天见此盛况,兴奋不已

为试探赴会者们对佛的信仰是否真诚

她们从空中散下鲜花

如果花瓣落在谁的肩上

就说明他俗缘未断不够虔诚

结果散落的鲜花久久飞舞于天际

没有一瓣落下

证实前来听法的僧众个个诚心敬佛

到如今

游览的人们不时将纸碎片抛向空中

看着腾空上升的纸片飞扬

心中一片欢悦

久而久之

人们习惯称七佛阁为散花楼


对幸福生活的希望——牛儿堂

与上七佛阁紧接的5号窟名曰“牛儿堂”

因中龛外右侧塑有一只卧着的小牛犊而得名

牛犊塑造得相当动人

昂首屈膝,挣扎欲起

姿态极其生动

当地农人非常喜爱

称为“金蹄银角的牛娃”

小牛犊背上站着一天王像

身穿铠甲,两眼圆睁

神情威严

关于牛儿堂和这尊小牛

民间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旃檀精舍 ‖ 悬崖峭壁上的泥塑艺术,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惊世之美

▲第5窟中佛菩萨造像


相传牛儿堂的天王本该站在他脚下的莲台上

而静卧的小牛犊原本是一头神牛

它力大无比

要是吼叫一声就会天崩地裂

为众生带来无穷的灾难

牛犊的这种本性引起天王的注意与提防

一天

天王发现牛犊伸长脖子抖动四啼

打算起身活动一番

天王生怕牛犊的这一举动会给众生降下大祸

便纵身一跃双脚稳稳踏在牛背之上

牛犊几番挣扎未能跃起

一场眼看要发生的灾难免除了

直到今天天王还踏着这头神牛

似乎还不忘保护人们的安全

这个美丽的传说也反映人们对安宁、和平幸福生活的希望与祈求

旃檀精舍 ‖ 悬崖峭壁上的泥塑艺术,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惊世之美

▲第五窟内景


在牛儿堂西端

还有一个可容一人通过长约10米的隧道

门顶刻有:

“小有洞天”四个字

相传在明朝时期

秦州有个州官游麦积山庙会

一时兴起想从七佛阁的摆渡铁链上

用鹞子翻身的纵跃姿势游荡到牛儿堂去

当他站稳在牛儿堂定睛向下观看

只见悬崖陡立

山谷人群如同蚂蚁

顿时头晕目眩

再也不敢迈步了

众衙役只得火速请来一群石匠

凿开了一个小洞

州官才从洞里爬了过来

至今当地还有

鹞子翻身,牛儿堂的说法

旃檀精舍 ‖ 悬崖峭壁上的泥塑艺术,麦积山石窟穿越千年的惊世之美

麦积山石窟周边景色


麦积山石窟是我国的四大石窟之一

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

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

同时也为后世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来源:上海玉佛禅寺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smy的头像smy
上一篇 2023年6月8日 下午3:03
下一篇 2023年6月8日 下午5: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