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佛教 时间:2021-10-25
弘一大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幼年深受传统文化影响,青年时期留学日本,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以“二十文章惊海内”,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在多个领域,开创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大师于1918年阴历七月十三,时年三十九岁,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为僧,后于灵隐寺受比丘戒。1921至1932年驻锡温州十二年,常住庆福寺,自称晚晴老人,所居处为晚晴院,专研南山律学,历经三载完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经典之作,开辟南山律学的复兴之路。还创作了《清凉歌集》,刊印、抄写经书众多,留下信札一百三十余封及诸多墨宝、印章。在温期间,大师的书法从魏书逐渐向楷书的演变,并成为向晚期弘体过渡的重要时期。在温寄出的信札中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写给刘质平的信件中看到《清凉歌集》的创作和推广,从写给丰子恺和李圆净的10多封书信中感受到对《护生画集》的具体指导等等。还有大师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佛学思想体系,也是在温期间勾画及形成的,在书信中可以看到大师对华严宗颇下功夫,找寻、阅览了很多有关华严的注疏等典籍,并撰写了《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一文;大师刚来温不久便致信印光大师请教念佛三昧的要点和经验,为其掩关作最后的训示,并多次书信要求收为门下,中间还亲赴普陀山参拜请教,大师在温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掩关念佛,写给他人书信或是给个别有缘法师和居士开示也多是净土法门。大师在温的十二年经历,是他人生中佛学及书法、歌曲艺术的研究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其形成高尚人格的重要时期。大师深情的称“温州为第二故乡”、“庆福寺为第二常住”。大师于1932年离温赴闽,在闽期间,应邀开示,广结法缘。1942年阴历九月初四于泉州圆寂,享年63岁。大师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翩翩浊世佳公子”的李叔同变为“戒律精严之头陀”弘一,成为一代高僧,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心。”正如他的弟子丰子恺总结大师的人生是从物质到精神再到灵魂生活的三层境界,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大师的懿行在当代清晰可寻,天津、杭州、宁波、温州、嘉兴平湖、绍兴上虞、泉州、厦门、漳州、惠安、安海、上海、成都、青岛、台北等全国各地城市及寺庙建有弘一大师(李叔同)纪念馆堂、设立大师塑像,成为城市名片、旅游景点,供人们祭奠瞻仰、参观学习。
李叔同篇
【1880.10.23-1918.8.19】
1883年,李叔同4岁,在天津
1896年,17岁的李叔同在天津
1898年,李叔同在上海
1899年,李叔同与好友毛子坚在上海
1900年,李叔同在上海
1900年,李叔同(左一)与谱兄张小楼、蔡小香、袁希濂、许幻园在上海留影
1900年,李叔同在上海
1902年,李叔同在上海,就读于南洋公学
1903年,李叔同在上海,饰京剧中黄天霸扮相
1903年,李叔同(右)在上海,饰京剧中褚彪扮相
1903年前后,李叔同旧影
1903年,李叔同(右)赴日留学前在天津与二哥李文熙留影
在日本留学时剪去长辫的李叔同
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李叔同
在日本留学的李叔同
1907年,李叔同(左)在日本与共同创办春柳社的同学曾孝谷留影
1907年,李叔同在日本东京时,饰演《茶花女轶事》中的玛格丽特
1907年,李叔同(低头)饰茶花女
李叔同(右)在日本留学时与印度同学互换服装留影
1911年,李叔同(中)在日本留学时的毕业照
1912年,李叔同在上海
1912年3月13日,李叔同(后排右七)在上海参加南社第六次雅集留影
1914年李叔同(后排站立者)在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教美术时教学现场
1915年5月16日,李叔同(二排转头者)在西泠印社参加南社临时雅集时留影
1916年的李叔同,时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音乐、美术教席
1916年9月24日,李叔同(第一排左二)在上海愚园参加南社第十五次雅集时留影
李叔同(右)在浙一师任教时,与同事夏丐尊在祭孔时留影
1917年1月12日,李叔同虎跑断食后留影
1917年4月8日,李叔同(后排站立左四)参加杭州葛荫山庄的南社临时雅集
1918年5月24日,李叔同与学生刘质平(左)、丰子恺(右)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