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国化 | 瞧佛教素食如何中国风

 来源:玉泉寺数据中心  当阳玉泉寺  时间:2022-11-09

如今,“吃素”渐渐成为一种时尚,选择成为素食主义者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我国,也有很多人正在开始自己的素食之旅。

图片

一提起素食主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佛教徒,而事实也是如此,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素食主义者,正是古印度的苦行僧。即便到了今天,印度仍是素食者的天堂。

佛教自进入中国以来,与中国本土的文化发生了碰撞和融合,久而久之,佛教就和道教、儒学一起,构成了决定中国饮食风格的三大哲学体系之一。

图片

自汉唐以来,士大夫们用儒家经典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同时,他们又会借助佛教和道教的教义,规范自己的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将美食烹饪之术与书法、诗歌等艺术形式,共同视为中国士绅阶层的文化修养。

图片

当儒释道三者相结合,便产生了一种高度复杂的饮食哲学——一种属于学者-隐士的禁欲主义饮食。南宋林珙所著的《山家清供》和明代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都是对这种饮食文化的集中体现,例如这段:

“以中样细芽茶,用汤罐子先铺花一层,铺茶一层,铺花茶层层至满罐,又以花蜜盖盖之。日中晒,翻覆罐三次,于锅内浅水熳火蒸之。蒸之候罐子盖热极取出,待极冷然后开罐,取出茶,去花,以茶用建连纸包茶,日中晒干。晒时常常开纸包抖擞令匀,庶易干也。每一罐作三四纸包,则易晒。如此换花蒸,晒三次尤妙。”

图片

这种制作繁琐、清淡雅致的饮食方式,就是中国古代文人最为推崇的“儒释道饮食”。

但这还不是全部,在佛教传播与融合的过程中,蒸米饭开始取代蒸黍,成为新的主食;小麦制品变得十分普遍,以至于原本单一种类的饼也被划分成两类。

图片

“饼”这个词专门用来指代烘焙制品,而在社会各个阶层中都越来越普遍的面条则被称为“面”;奶制品的重要性越来越低。

相反,原本被当作药物食用或被用作辅助精神生活和冥想行为的糖和茶,则进入了饮食的主流。

图片

事实上,与之类似的事情不只发生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饮食的演变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

图片

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普及与兴盛。佛法主张慈悲护生,故佛子以素食长养慈悲,佛家素食也随之推广。它传承中国本有食素之风,并在细节处有所规范补充,形成别具一派的素食文化形制——寺院素食,在中国传统素食文化的历史上,熠熠生辉。

部分图片来源于造洋饭书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编辑 志斌的头像编辑 志斌
上一篇 2022年11月10日 下午5:00
下一篇 2022年11月10日 下午5:2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