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佛经专门记载“净身文化”,佛陀曾亲自为比丘洗浴...

来源:罕语经韵  时间:2022-10-03

著名的“浴佛节”中,即有一个记载:天上九条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这位太子即是释迦牟尼佛。从此每逢这个节日,便有了这个隆重的庆典。事实上,佛教中的洗浴文化之发达出乎我们普通人的想像。

图片

1.

有一部《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大量阐述洗浴文化的方法、益处和修行的关系,令人眼前一亮。

经中载:“澡浴之法,当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报。何谓七物?一者、然火;二者、净水;三者、澡豆;四者、酥膏;五者、淳灰;六者、杨枝;七者、内衣。此是澡浴之法。”佛经所提倡的不但是热水澡,还要在洗澡时加上“豆”、“膏”“灰”、“杨枝”,并备好内衣。程序显然比我们今天洗澡要复杂得多。

2.

佛教认为,洗浴除七病:“一者、四大安隐;二者、除风病;三者、除湿痹;四者、除寒冰;五者、除热气;六者、除垢秽;七者、身体轻便,眼目精明。是为除去众僧七病。”佛告阿难:“此经名曰温室洗浴众僧经。诸佛所说,非我独造;行者得度,非神授与。求清净福,自当奉行。”洗热水澡对风湿、寒冷、内热、体垢等都有相当的好处,与现代人对洗浴的认知极其相似。足见,当时洗浴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发达。

图片

3.

佛教还认为,洗澡能得七福报。

何谓七福?一者四大无病,所生常安,勇武丁健,众所敬仰;二者所生清净,面目端正,尘水不着,为人所敬;三者身体常香,衣服洁净,见者欢喜,莫不恭敬;四者肌体濡泽,威光德大,莫不敬叹,独步无双;五者多饶人从,拂拭尘垢,自然受福,常识宿命;六者口齿香好,方白齐平,所说教令,莫不肃用;七者所生之处,自然衣裳光饰珍宝,见者悚息。

4.

根据考证,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地在创建寺院时,大都设立浴室,甚至还有“知浴”、“浴头”等职位。

洗澡时,所使用洗涤用品,更是讲究。前面所述“澡豆”,又称豆屑,可除秽落垢,又光滑细腻,是比丘们常持的十八物之一。

在洗浴时,摩酥膏则可以润体,除痹。这些东西用苏油、酥油,加牛乳熬制。被认为是醍醐为最上药。有时甚至可以内服,则常用来治疗热病。而,前述所谓“拂灰”则被 认为既能落垢,又能除风病。

图片

5.

伟大的佛陀被很多民间信仰奉为神明,但其实他实实在在是历史上存在的人。《法句经》有过这一段记载: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因长期生病,不仅身体枯瘦、形容憔悴,甚至因无人看顾而污秽不堪。佛陀观察到老人的处境,带领弟子们前往他的住所。这时,同行的弟子们,见到屋内污秽脏乱,无不掩鼻皱眉。而佛陀不但让比丘们轮流探视,而且请人熬煮稀饭给这个生病的比丘食用。“三界共尊”的佛陀,请来帝释天王取来香汤,亲自为这个生病的比丘洗浴身体。佛经中描述,此时,大地为之震动,放大光明,大众见此景象,莫不惊讶。

图片

6.

苏轼是一位酷爱洗浴的居士。他僧与弟弟一起随父赶考。因大雨不停,于是在兴国寺住下,寺院德香长老与父子三人一见如顾。寺庙规定“每日辰时寺鸣健椎,令僧徒洗浴”。借“净身”而“净心”,晨起洗浴,洗去身上污垢,净身才能心洁无垢。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编辑 志斌的头像编辑 志斌
上一篇 2022年10月3日 下午5:23
下一篇 2022年10月3日 下午7:2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