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比酒吧多的国度:探秘马拉维的“修道院生活”​​

图片

马拉维是个教堂比酒吧还多的国家。一九九五年起和我马不停蹄到非洲各个地方招募学僧的马斯道老师,是这因缘的牵引人(一位到非洲做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的美籍人士,精通中英文,后来出家,法号本仙,马拉维阿弥陀佛关怀中心创办的最大力量和投入者即是马斯道老师)。
当时马老师有一位从事医疗器材买卖的朋友,生意做遍非洲各国,得知马老师在非洲佛学院教书,也在招募学僧,就建议说︰“马拉维人过的生活就像是修道院的生活,当地教堂比酒吧还要多,贫穷的马拉维,人的物欲生活是匮乏的,反而助长了心灵精神的发展,依此原则来看,马拉维人是很适合修行的,要在这里弘法很合适。”而且这里是︰“我们不喜欢的事,在坦桑尼亚都有;反而是我们喜欢的事,在马拉维都有。”

图片

为什么会有此说呢?马老师观察到马拉维人嗜“苦”的人生,他曾告诉我︰有一次在马拉维乡下,一条小溪流上,正有一位黑人妇女在洗玉米,一眼就看到带着紫颜色的玉米,是播种用的玉米种子。这是台湾在马拉维农技团,免费赠与马国农民的玉米种子,并教导他们耕种,所以马拉维处处可见绿油油的玉米田,而这些当作玉米种子的玉米,都附着有防虫害的农药,吃下肚会中毒或死人的。 马老师当时一看,马上对她说︰“播种用的玉米,经农药处理过,是洗不净的,吃了会死人的。”没想到妇人回说︰“我现在不吃不会中毒死掉,但不吃也会饿死啊!”所以妇人还是选择吃了再说,就赌赌看洗多少次,能不能侥幸不死。

图片

还记得很多年前,联合国曾援助索马里玉米种子,当地农民却拿去煮食。当时因为吃这些玉米种子死掉的有数百人之多,这种骇人听闻的“苦”事,发生在非洲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就因为苦,抚慰人心的教堂,就扮演着吃重的角色,那些纸醉金迷的酒吧文化,当地人无法融入,原因是定心、定性的功课比什么都重要。

图片

马拉维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各种农产品充斥着肥沃的土地,种什么就长什么,台湾的非洲农技团,在这个国家帮助他们四十多年,他们笑称,马拉维红色土地肥沃到不行,就连扫把倒插着都能开花(马拉维已于二〇〇八年一月十四日与台湾“断交”,驻守当地四十多年的农技团和医疗团皆已撤离)。
马拉维国民年平均所得一百八十四美元,在第三世界国家中是最贫穷的国家,他们的贫穷和民族的天性有关。虽然土地肥沃,遍地是黄金,但是懒惰的习性,让成千上万的人民,成为不知明天为何物的穷人。马拉维一般人的生活,就如同五十年前国人的生活,住土砖造的房子或茅草屋,喝生水、没有皮鞋可穿,居家住宅空荡荡的,农具、渔具放在屋外,可以家徒四壁来形容。

图片

主食是玉米粉,厨房里没锅没灶,三块石头堆一堆,就可当煮食的灶炉,玉米粉用水和一和,用水煮或烤,抓一坨就吃下去,这就是他们的美食了。能吃到一坨玉米粉,就是幸福的人,足足可以开心一整天了。在马拉维能拥有一辆脚踏车,就可以称得上是有钱人。脚踏车拥有者,在街上走起路来是很有风采的,不但可以帮人载货,还可以像台湾的出租车随时招手随时载客。百分之八十五的马拉维人交通工具都是双脚。走路是他们的生活,每天一大早天未亮,就步行到工地去工作。现今已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都已上了太空。然而,在非洲还有人是在部落方圆几里中过一辈子的。天堂与地狱之别,不用死后到极乐世界去见分晓,现世就可以看得到。未完待续……

图片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编辑:庄雅婷的头像编辑:庄雅婷
上一篇 2025年7月5日 下午5:04
下一篇 2025年7月6日 下午3: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