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奉化佛协 时间:2023-04-24
灵峰
Ling feng
灵峰寺位于奉化西南的大堰镇常照村,俗称常照小灵峰。寺院不大,是西南山区信众礼佛的主要场所之一,素有四月初十上灵峰的习俗。
远祖踏歌行 英济传后人
常照村位于大堰镇东部,古称常诏,因南宋绍兴三年(1133),宋高宗赵构书“江南第一”赐该村而名。
常照村的汪姓始迁于安徽。那首耳熟能详的唐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汪伦是常照汪氏远祖。寺院前面的英济庙,供奉汪氏先祖汪世华。据汪氏宗谱记载,汪世华曾跟随唐太宗李世民,为奠立大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被李世民封为英济广惠王,后人尊为庙神。
光绪《奉化县志》记载,英济庙,道光间毁,咸丰八年(1858)重建。上到后畈,下至南溪口一带的山林田宅,人们习惯称作庙中山和庙中田,其经济收入专供维护英济庙而用。
2010年,英济庙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点。
百年红豆杉 见证灵峰史
灵峰寺院后面有一古树群,其中有两株红豆杉。一株红豆杉中空,错落的枝丫覆盖在大殿上面,与明黄色的寺院相互交映,浑然一体。另外一株约300年的红豆杉,据2015年奉化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奉化名村》一书记载,它是由灵峰寺第一代方丈亲手种植。
如此算来,灵峰寺约建于清朝雍正年间。
僧人建洞桥 福星耀常照
二十里横山九渡水。处于横山水库上游的常照村跟其他村落一样,进出劳作蹚水过河较多,遇水修桥便成了一桩要事。
现存的福星桥长96米,建于光绪二十四年,是浙东地区跨度最长的五孔石拱桥。据建桥石碑记载:此地为台温之通衢,先时未有桥,溪水阻之、行者病焉。光绪辛卯有普陀山静修僧,梦观音大士指引其地,遂发建桥之议,僧捐若干金,告诸其里之富户,好义者遂相与,协力筹欤 ,远近画募成。环桥五洞长三十余丈,宽二丈余,阅七寒暑而成。
今日古灵峰 续写新篇章
灵峰寺的过往记载不详。而村里老人传说,与天台国清寺有关。遍查史料,只有元朝末年的浙东高僧梦堂昙噩是连山人(今大堰镇人,也有记载说是慈溪人),俗姓王,住持过国清寺,少时礼奉化广法院良公为师,曾编撰《明州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与灵峰寺的关系却无考。
灵峰寺一直以古庵的形式保留下来,属清代建筑,庭院式的中堂三间,南北厢房各三间,大门朝东,占地面积391平方米,建筑234·36平方米。建国以后,曾改做储备仓库、厂房等用途。
1993年,村民自发修复古庵。1995年,宁海普金禅师住持,改名为灵峰禅寺,香火重兴。
2011年,用缘禅师住持灵峰,并发起重建。大殿两层,二楼大雄宝殿,一楼观音殿和仙人洞。一幢三层厢房。总占地一亩多,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另一边是村委会的办公楼。
灵峰寺前依古庙、后靠古树、旁临古桥,在可触摸、可眼耳见闻的古老文化里,续写着佛门慈悲济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