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请诸位小心!错解这些公案,实在危险

来源:觉悟号  时间:2023-05-27


南怀瑾先生:请诸位小心!错解这些公案,实在危险

南怀瑾先生:请诸位小心!错解这些公案,实在危险

大多数修行人都曾看过一些禅宗公案,这些公案玄妙、深奥,有些甚至有点儿令人摸不着头脑。在似懂非懂之间,有的人直接选择了“装懂”,甚至以自己的理解去给别人讲解公案中的“玄机”。

然而其中的一些错解、曲解,未证言证,未悟言悟,说给别人听会造成很大过失。具体何解?请听南师如是说。

/南怀瑾


现代人很喜欢提的禅宗六祖的那首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这个境界就是净觉心。讲到这里,请诸位小心!现代人喜欢说大话,一讲到禅就提六祖的这首偈子,好像自己就是六祖似的。其实,各位不要忽视六祖的师兄神秀那首偈子,那首偈子并没有错,那是真讲实际修行的功夫: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正是修行的境界,平实用功,随时拿把扫帚,把自己的内心扫干净,纤尘不染,这是真修行。做到这步功夫以后,再进一步,可以谈到六祖的那首偈子,把心如明镜的境界还要打破,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佛菩萨的境界,这是智慧成就的境界。普通人没有达到,未证言证,未悟言悟,这是撒谎,犯大妄语戒,罪过非常大,万万不可。

——《圆觉经略说》

南怀瑾先生:请诸位小心!错解这些公案,实在危险

就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还是未达传付禅宗衣钵的造诣,不要忘记我们上面所列举的情形,因为“本来无一物”的情况,正如雪月梅花的境界,虽然清冷而美妙,到底是空寂孤寒的一面,毫无生机存在。

六祖在大彻大悟的时候,是他在三更入室,五祖问他初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质疑,使他再进一步而澈底了解心性本元的究竟,所以他便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静;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个才是代表了禅宗言下顿悟的“顿”与“悟”的境界。可是不要忘了,他后来还是避居在猎人队中,由悟后而修持了十五年的经过,由此你就可以了解《楞伽经》中是顿渐并举,禅宗是顿渐并兼,犹如《楞严经》上所说的:

“理须顿悟,乘悟并销,事资渐修,因次第尽。”

所指顿渐并重的道理了。现在谈谈禅学,抓住一句“本来无一物”,就无所而不可为,那不落在狂禅的知见才怪呢!须知禅宗正有严谨修持工夫的层次存在,不是落在空谈或狂妄自是上,才会与真正的禅有相近之处。

南怀瑾先生:请诸位小心!错解这些公案,实在危险

前面讲述六祖悟道的公案,已经说过惠明和尚在大庚岭头追到六祖经过,他后来声明是为道而来,不为抢衣钵的问题,因此六祖先叫他“不思善,不思恶。”

过了好久一段时间(原文记裁称“明,良久。”)六祖便问他:“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这里所说的“那个”两字,不是肯定辞,而是质问的辞句,换言之:就是问他,当你在心中不思善,不思恶,什么都没有思想的一段时间之中,哪一个才是你的本来面目?

南怀瑾先生:请诸位小心!错解这些公案,实在危险

后来人读《六祖坛经》,因为很少做过禅宗的切实工夫,便把“良久”一句的意义,忽略过去,又把“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的“那个”,看作肯定的指示话语,因此便认为此心在“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便是心性的本元,所以才有认为无善无恶便是心性之体的误解了;倘使真是这样,白痴的人,与丧失思维意识的心理病者,或神经有障碍的病人,都可算做禅的境界吗?

因此你要明了,在你做到“不思善,不思恶”的时候,心境一段空白处,产生一切妙悟的境界,才能算做禅宗的初悟——只能说是初悟,也就是六祖所说的,秘密在你自己那边的开端,若有人错解了这段公案,实在有自误误人的危险,所以特别提出,贡献大家做一参考。

——《禅宗与道家》


图片来源丨十愿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smy的头像smy
上一篇 2023年5月29日 下午5:02
下一篇 2023年5月29日 下午6: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