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老和尚的法语 2024年11月15日
凡夫众生俱生我执,念念都是自我,念念都是贪瞋痴慢疑,念念都是自私自利,你让他发这样的菩提心,那是很难的。有很多人口头上发,行动上也都是不相应的。
为什么要把它放在第三福?若把它放在第一福,就更没有办法了。你连孝养父母,连你的父母你都照顾不好,没有一点感恩的心,你怎么能对一切众生发起这种安乐的菩提心呢?那简直就是开玩笑,不可能的。
大乘佛法的精髓也就在这里,你必须要把这个心发起来,才能得到殊胜的利益,才能得到十方三宝的加持,才能得到本土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净土本尊阿弥陀佛的慈悲加持。我们得佛力加持的先决前提,是在发菩提心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获得的。我们思惟一下发菩提 心,一念菩提心发起来,他的功德马上就不一样。
我们常常讲到一个公案,这个公案原来我也讲过,在这里复习一下:有一个得到六通的阿罗汉,他有个徒弟是个沙弥。出外行脚时,沙弥徒弟当然是帮师父背着行囊、衣钵、生活用具,背上一个包跟在后面,师父走在前面。沙弥在走的过程当中,他思惟,他看到田里的农民很苦,他就想,这些众生太苦了,我要成佛度他们。他一念发出这个心,这一念心发出来,不得了啊!经典当中讲:如果有一个人发菩提心,整个的天人都会得到信息,都会得到惊喜,都会说:哎呀,我们得到老师了。你刚一发,他就会这样子。这个沙弥发这个心,师父就惊动起来,赶紧停下来,把沙弥身上的包拿过来,自己扛在背上,恭请他走在前面。这个沙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师父叫他走他就走。他走在前面。他又想:哎呀,成佛太遥远了,太难了,算了吧,我还是求一个声闻果吧。他要求声闻果自了。他这念头一动,他的师父说:“过来,过来。”停下来,又把包放在沙弥的背上,叫他走在后面去。走在后面去,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时候他又想:不行啊,我既然发了成佛的愿,怎么一下又退了呢。不行,我还要发成佛的愿,度众生。这一发,菩提心又出来了。这个师父又停下来,赶紧把包又背在自己肩上,请他走在前面。反复了三次,这个沙弥就说:师父你今天怎么回事啊?一下子让我走在前面,一下子又让我走在后面。到底怎么回事?他师父说了:你开始发了成佛的心,那了不起啊,那你就是大乘菩萨种性的人。我是一个声闻,那我要恭敬你啊。你得走在前面,我得给你背包啊!结果你又退了,想求声闻,那对不起,你要求声闻果,你还没有断烦恼,我已经断了烦恼,你得给我走在后面……
你看看,一念菩提心发起来,种性就非常高贵,就好像一个太子,他生下就是一个太子,虽然他还在襁褓里面,还没有长大,但是那些宰相百官对这个太子恭恭敬敬的,他的种性在那个地方,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为什么净土法门,你发了念佛求生净土的心,佛告诉我们,你就是大乘第一弟子,绝对不是自了汉。他的种性就非常高贵,你要做法中之王阿弥陀佛的弟子,你到那里是决定能够得到大乘正定聚,决定成就大乘佛果的,这个线索是非常明晰的。
所以在娑婆世界发出这一念求生净土的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所以蕅益大师直接地解释,在净土一法,你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你能发信愿持名求往生的心,这就是无上菩提心啊!不必在这之外去谈无上菩提心,不是一般的菩提心,不是声闻的菩提心,不是缘觉的菩提心,不是权教菩萨的菩提心,它是无上菩提心,是大乘圆顿的菩提心。
所以有信愿作为指南,那么临命终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如果没有这样的信愿作为基础,你就是把佛号作为功夫去念,即使念到风吹不漏、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那样坚实也不能往生。蕅益祖师的这个话,印祖都印证:这是千古不易之定案,纵是古佛再来注解《阿弥陀经》,也不能超过这些语言。
——大安法师《净宗修学的基础—净业三福》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