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即减法:拂去妄念,照见庄严

来源:深圳弘法寺 2025年06月18日

修心即减法:拂去妄念,照见庄严

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修行先从改变自己的一心一念做起。一个人的行为最开始是由一个念头来的,只有心念转变了,才会有行为上的改变。修行,就是修正自己不正确的行为,归根结底,修的是自己的一颗心。这颗心是清净还是染污,决定了我们所见世界的模样,也指引着我们修行的方向。

正如宋代名臣张商英的一段经历所揭示的。有一次,他在书房潜心阅读《维摩诘经》。当他读到经文中描述维摩诘居士的清净佛土、种种不可思议的庄严景象时,不禁拍案大笑,对一旁的妻子向氏说道:“看看这佛经,说得何其夸张!佛国净土若真如此完美无瑕,岂非虚妄之谈?我看这不过是劝世之言罢了。”

向氏夫人是一位深明佛理、颇有见地的女子。她平静地看着丈夫,缓缓说道:“相公此言差矣。佛经所言,句句真实。若说佛经虚妄,那恐怕不是佛经的问题,而是读经之人心有秽浊,眼中所见自然也是秽浊了。”

张商英一听,如同被当头棒喝,瞬间面红耳赤,愣在当场。他本想反驳,却发现自己竟无言以对。细细品味妻子的话,他恍然大悟:自己心中那世俗的怀疑、固有的成见,如同蒙尘的镜子,扭曲了所见之境。 他以染污、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佛经描绘的至纯至净之境,自然觉得那是虚妄夸张;这不正是自己的心不够清净、充满杂染和怀疑,才无法理解、无法相信那份超越凡俗的庄严吗?他看到的“虚妄”,恰恰映射了他内心的“染污”。这正是心念如何塑造认知、影响行为的最直接例证——一念疑心起,庄严成虚妄。

修心即减法:拂去妄念,照见庄严

由此可见,真正的修行不在逞口舌之利,更不在于用凡俗的知见去质疑、批判那超越的境界。修行品质的高低,根本在于心地工夫。它要求我们不断减少比较、分别、胜负、猜疑这些染习,离却这颗充满评判的凡夫心。唯有如此,才能逐渐契入如来的境界,以清净心照见万法的本来面目。

修行即是修心,修心贵在“除杂草”。佛陀临涅槃之际,曾留下一偈:“我今境况大好,他人骂时无恼,无言不说是非,涅槃生死同道。一切妄想分别,将知世人不了。寄言凡夫末代,除却心中杂草。”

这心中杂草,正是我们的胜负得失之心、比较分别之念、猜疑污浊之想。就像张商英,以染污怀疑之心读经,所见皆是虚妄;若能生起清净信心,所见自然庄严。我们看待外境的一切人、事、物,无不是自心的显现。心若如佛,所见皆佛;心若染污,满目尘垢。修行的根本要务,就在于拔除心中这些障蔽自性光明的杂草,回归本心的清净。

这正印证了印顺大和尚的开示:“修心只是在做减法,减一分妄想就多一分自在,减一份执着就多一份智慧。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张商英的故事,正是对这“减法修行”的生动诠释——减去心中的疑垢与分别,拂去心镜的尘埃,才能照见佛经所描述的庄严实相,也才能在生活中处处照见自性的光明。修行之路,便是从这一念觉知、一丝减损开始的。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0)
三三两两的头像三三两两
上一篇 2025年6月19日 下午5:52
下一篇 2025年6月19日 下午6:0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