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低调做人,大手笔做事,最后在一间茅草屋度过晚年

来源:老和尚的法语  时间:2023-06-19


他一生低调做人,大手笔做事,最后在一间茅草屋度过晚年 

每当想到虚云老和尚的时候,总觉得他在天上一样,实际上老人家就是在那一间茅草房里面度过了他的晚年,度过了他最艰难的时刻。

——净慧长老

老和尚一生

低调地做人,大手笔地做事

我们今天应该从虚云老和尚身上学习什么呢?我想,老和尚人格的伟大,老和尚的精神是多方面的,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都介绍出来,不大可能。

老和尚怎么修行、怎么开悟、怎么弘法利生,这些都是大家非常清楚的事情。我想讲一点有关老和尚生活方面的事情,讲一点不大为人所注意的事情,而且这又是我们当前佛教界最缺乏的一个方面。

我在前几年曾经说到,我们僧团的生活要平民化。这个思想并不是我的思想,这是虚云老和尚的思想,我不过是把虚云老和尚的作风、把老和尚艰苦朴素的生活形态进行了一种归纳,概括为平民化。老和尚的衣食住行,都是非常平淡、简单、朴实。

  他一生低调做人,大手笔做事,最后在一间茅草屋度过晚年

我们先来看老和尚自己是怎样低调地做人,但是,他又是大手笔地做事。这恰恰是我们今天的人所难以想象的。我们今天做事情,往往和老和尚的精神是相反的,事情还没做起来,高调先唱出去了;人还没有到,架子摆出去了。

他到任何一个地方,要去参拜哪一个道场,往往不是事先通知对方,而是在不声不响的情况下,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老人家去了。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就是不想麻烦大家。像虚云老和尚那样的身份,不管走到哪个寺院,都要钟鼓齐鸣来接驾,老和尚觉得不要摆那种派头,摆那种派头会折福折寿。

1953年,他老人家在苏州,要到灵岩山去参拜,山上的人也知道消息了。他老人家雇一个人力车,带了两个侍者,就走小路上了灵岩山。灵岩山的人正准备要迎接,但是他老人家已经到了。

像这样的事,在今天的人很难想象的,今天的人是觉得排场越大越好,迎接的人越多越气派。老和尚是另外一种风格:不要麻烦别人,不要摆架子。

他一生低调做人,大手笔做事,最后在一间茅草屋度过晚年

一百多岁的禅门巨匠

一点架子都没有

有一件事情,要我现在来学,我也学不了。虚老的老规矩,不接受出家人的礼拜。出家人向老和尚顶礼,不论年龄大小,他一律随着一起拜下去。他当时已经一百多岁了,他还能拜下地去,拜下去自己还能从地上起来,现在我不能就地下拜了,拜下去起不来了,惭愧得很。很多人不敢当着老和尚的面来顶礼,怕他老人家回拜,折福报。

1952年冬天,老和尚在北京广济寺,有很多人去参拜老和尚。有一位能海老法师,他知道要当着老和尚的面顶礼,老和尚就要回拜;能海法师很有智慧,他到了老和尚住处窗外,就跟我们摆手,要我们不要做声,然后他就在窗外展具,顶礼三拜,拜完了再进去,两位老人互相问讯、就坐。

这一方面显示了能海老法师对虚云老和尚的尊敬,另外一方面也显示了老一辈的出家人之间的彼此尊重、彼此的欢喜赞叹。这种风气今天很难见到。

他一生低调做人,大手笔做事,最后在一间茅草屋度过晚年 

老和尚每天饮食也很简单,一粥一饭,早晨吃粥,中午半碗干饭,晚上有时候吃一点面条,有时候就不吃。尽管老和尚一百多岁的人,他每天清晨听到敲板了,他就起床,洗漱完毕就在自己的床上打坐,一直到常住下殿了,这才用早餐。早上和中午用斋的时间都和斋堂保持一致。

老和尚那么大年纪,他还是睡的硬板床。在云门寺,自1951年的云门事件以后,他就没有在原来的房间住。搬到一间厢房,用两条板凳,搁两块铺板,垫一条棉被,那就是他的床,冬天夏天都是那个样。

想起来老和尚那种生活,我们今天真是惭愧万分,惭愧万分。今天的条件比过去好了许多,但是,条件好了,我们还是要懂得惜福;不懂得惜福,人的福报总是有限的。

老和尚出门,到山边去转一转,拄的一根拐杖就是山上砍的一棵小树,也没有剥皮,就是带着皮的一根棍子,一年到头就是用它当拐杖,而且一点形状也没有。在云门寺后山找一条有形状的拐杖,应该有的是,但是老和尚为什么不要呢?

因为多一件大家注目的东西,你就要费很多的心。一根木棍放在那里没人要,如果拐杖上有点形状,有个龙头,有点奇形怪状的,你心里就老记挂着这件东西,怕它丢掉,怕别人要;别人看了又起心思,别人张口问你要,你心里又舍不得,不给又不好意思,心里面矛盾重重。老和尚他就是有智慧,随便一根木棍,谁也不要。这就是生活的洒脱自在。

  他一生低调做人,大手笔做事,最后在一间茅草屋度过晚年

对他人关心得无微不至

对自己简单得没法再简单

1954年、1955年两次到云居山去,有幸和老和尚住在一起,他住左边,我住右边,两间房子门对门。无著庵的老师太宽敬法师,还有美国的佛性法师,她们受戒的时候也是住在茅蓬里,和老和尚住的是一栋房子。她们都睡广单,很多人住在一个屋子里。大家想想看,那是一代高僧啊!

今天我们想到虚云老和尚的时候,总觉得他在天上一样,实际上老人家就是在那一间茅草房里面度过了他的晚年,度过了他最艰难的时刻。

我们在老祖寺这里,在村里或山边,还可以看到一些茅蓬,但那已经不是人住的地方,是用来堆放杂物或者是拴牛的。老和尚住的是茅蓬,吃的东西呢,早晨吃一碗棒子面稀饭,中午才吃点米饭。

老和尚的衣食住行,都是简单得没法再简单。他那种生活,我想说他是平民生活,还是估计得过高了,要用过去的话来说,那是贫雇农的生活。

当然,老和尚也有条件把生活稍微改善一下,但是,他老人家感觉到,常住所有的经济都是十方善信的血汗,都是拿来供养三宝的,不是供养个人的,一定要按照因果的原则来办事,不可乱花一分钱,不可把三宝的钱用错了,用错了有因果。

但是,老和尚对于他人关心得无微不至。常住大众,不管哪一个人有病,他一定叫侍者把药送到病人的手上。因为那时候有很多人从广州、香港去看老人家,就像今天有居士带一些药品到寺院里来一样,他们也会带一些药品到山上来,老和尚将药品分类存放在一个柜子里。

他一生低调做人,大手笔做事,最后在一间茅草屋度过晚年

老和尚的威仪就像一棵松树一样,巍巍不动

再说老人家的威仪。你们很多人都看见过老和尚的照片,他照相从来没有睁开过眼睛,他走路也从来没有东张西望,我很少看见他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在打坐,是在跟人交谈,还是在走路,总是眼观鼻、鼻观心,没有看见他放逸过。

有时候老和尚也和常住的班首充壳子聊天,但是说话都是轻言细语,都是讲佛法、讲公案,讲佛教的历史,没有闲谈杂话的时候。古人就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老和尚时时刻刻是这样来要求自己。

1955年传戒,老和尚几乎每天早上都去上殿,他那么大年纪还站着上殿诵经,侍者给他搬个凳子,他不肯坐,而且一堂殿下来,开始是怎么站着,一直到最后都是那个样子,就像一棵松树一样,巍巍不动。

他一生低调做人,大手笔做事,最后在一间茅草屋度过晚年

老和尚那么大年纪,拜佛拜下去,还是跟我们青年人一样,完全趴在蒲团上,臀部不会拱起老高。他那么大年纪,双盘不用手,自己就上去了。

老和尚非常注意动静结合,每天打坐的时间很多,但有时也出来走一走。1954年、1955年,我都有比较长的时间在云居山,每天吃了早饭,就陪着老和尚从山底下转到半山腰,然后再转回来,大概有三四里地,这么走一圈。一边走,一边看,走到有守野猪的茅草棚子,就在里面坐一坐,有时候在树墩上坐一坐。

虚云老和尚对于身边每一个人都是很关心,都是表扬、欢喜赞叹,批评人的时候不多,骂人的时候更少。

大概他老人家骂人最重的话,就是“你这个地狱种子”、“业障鬼”,身边的人做了很大的错事才会说这个话。谈论佛教界的事情,他从来都不贬薄诸方,对于各地的高僧大德总是赞叹有加,弘法利生功德大,福报大;总说自己很苦恼。

我们从这些极普通的事情当中学习老和尚的为人处事,会使我们的人格更完善,生活态度更端正,养成有道德有传统的一代新僧。

虚云大师一生有诸多神奇之事:夜不燃灯、煮芋入定、设坛求雪、黄牛皈依……他的一生经历了十难四十八奇,忍人之所不能忍,行人之所不能行。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桑沧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慈悲愿深、严己律身、以戒为师,是真修行持之典范。

虚云大师虽已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

但他的行持精神

依然策励着我们不懈前行

莫负悲心一片

常随师学

南无阿弥陀佛

本网站属于非赢利性网站,转载的文章遵循原作者的版权声明,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值班编辑予以删除。 联系方式:0591-83056739-818 18950442781
(3)
smy的头像smy
上一篇 2023年6月25日 下午2:58
下一篇 2023年6月25日 下午5: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